close

    「黑色的太陽就要盛放 ---- 一部以陳綺貞的情歌還原謀殺件想的迷幻推理音樂劇場,獻給所有親愛的偏執狂。」]

 

膚色的時光.bmp  

   

    對一個陳綺貞的忠實支持者及偽知青來說,這樣的側標就足以正中紅心(還有荷包),立刻上網訂票。連演的場次很難抉擇,看起頭幾場可能生澀,看中間幾場可能老成(而過於老成),最後的場次欲振不知會不會乏力;當然也可能頭幾場充滿誠意,中間越趨成熟,到最後節奏精準扣人心弦未可知。所以看著場次表我著實煩惱一會,不過畢竟我只有周末得閒,最後選了第二場4/11 ---- 未臻完滿時那一股兢兢業業的風味,我很想看。

 

    誠品的舞台沒有對號,幸好排隊的不晚,選到平視舞臺又不會被前座遮擋的好位子,還是編號吉利的86~可惜這個牌子要回收重複使用不能帶回家當紀念,殘念(我真的考慮了一下要不要這麼做)。

 

  前週看到誠品自己的雜誌在介紹戲時就先入手,偏偏忙到不可開交連膠膜都沒空打開;那就放空成見看戲吧!推理劇總是不該先知道結局的。說是推理,其實抽絲剝繭的兇手是愛情 -- 如同陳綺貞的歌聲,甜美如天使的外衣之下,其實蘊含著殘忍,冷酷,甚至暴力;而這樣誠實的反差正是陳綺貞屹立不搖之所在。

  

    愛情其實是很孤寂的事情。對方投射在我們瞳孔的身影與真實到底差距多少,不到分離那刻也許永遠不得而知。如何可以窺伺一個人的全貌?赤裸裸無距離的關係就是完全的信任與依賴嗎?當投向一個嶄新懷抱,要把過去留在哪裡?毫無保留的傾瀉,就地掩埋,或是從此遺忘甚至從未發生?

 

    我們都有秘密。見不得光恨不得沒有發生不願別人提起的汗顏的羞恥的憤恨的自慚形穢的懊惱悔恨的傷痛欲絕的珍惜寶愛的無意和別人分享的事件時光。憑什麼要將這樣的時光與人分享?而那個人又為什麼是愛人?你自以為了解愛人麼?從他的言行舉止從他的眼神從他發的簡訊從他嘴裡吐出的一字一句,你分的出什麼是欺瞞哪些是敷衍又何時是真心誠意嗎?你覺得自己可以碰觸他心裡的秘密嗎?

 

  當猜疑開始蔓延時就是愛情崩毀的開始,而破壞永遠比重建來的迅速容易。自以為是的溫柔緻密經常織成密不透風的厚繭,偏生大多數人是自投羅網。鑽漏洞好呢還是破繭而出好?誰也不知道。

 

  扯太遠了。還是回到表演本身吧。

 

   關於看表演我有個執著 一定要填意見調查表! 畢竟這是票房之外最實際的回饋(掌聲只能爽那五分鐘,意見表上的好」你可以看兩百遍)。通常意見調查表沒什麼創見,多半都是「你從何處得知本活動的演出訊息」「你喜歡/不喜歡本表演的哪些地方」,然後洋洋灑灑的列出導演風格演員表現音樂設計燈光設計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等等選項給你打勾。在散場那片找廁所找筆還有添購節目單的兵荒馬亂中要我快速的決定喜歡跟不喜歡真是有點難。以致於隔天我深深的懊惱非常想要抽回那張意見表來重填。

 

    故事本身我始終是沒法決定喜歡還是不喜歡。以愛情為中心意旨的東西早就氾濫在生活裡,本劇的論調沒有太大的創見。不過多支線的交錯敘述很合我個人的喜好,好像在迷宮裡東彎西拐似的搜括線索,猜測角色間的曖昧流轉。可惜場景切換次數很多會有點跳tone的感覺,有趣之餘就難以深刻體會了。

 

    音樂是喜歡的,不過很可能是基於對陳綺貞的喜好而非音樂本身。中場跟終場所有人物合唱了陳綺貞的「魚(the edge)」以及「躺在你的衣櫃」,很繁複的合聲!以致於我一度懷疑,audition的選項之一是不是「請清唱你最喜歡的一首歌」?但是有些時候歌跟故事好像有點不太搭軋?也許是因為每個人對陳綺貞的歌都會忍不住的自我詮釋吧。

 

    演員表現算是喜歡的(不過沒有特別愛)。排序的話是男主角>拉保險的女配角>團購先生=影印宅男。男主角的表演感覺很有張力,表面的溫文儒雅尤其突顯其內心的反差,當然這也可能是角色設定的功勞,總之我覺得他表現的不溫不火。拉保險的女配角恐怕一大原因是我覺得她好性感!從眼睛髮色聲調身線到那身風衣還有高跟鞋,要我是男人頭一個約會她~(實際上她表演節奏抓的真好,有到點)團購先生是因為他油條市儈的活靈活線,影印宅男其實有點做作,不過我覺得他很真誠的在詮釋角色,有幾個瞬間感動到我。男配角漂泊先生則是惹得我神經緊張,他那很刻意的唸白一直讓我聯想到盛竹如,雖然這故事也有點藍色蜘蛛網的風味,但用不著表演也跟著玫瑰瞳鈴眼呀!

  

    舞台設計我是勾了「不喜歡」──可惜不能追討更改。誠品的表演場是長方空間,因此舞台設計非常有趣的擺至的在中央的舞台,分隔觀眾席為兩側,正中垂下半堵牆,表演交錯的在兩邊進行; 當焦點在對側時,此端的觀眾可以看到粗粒攝像後的即時投影,以及部分的身影。觀眾入席時攝像機對著對側席次,引著我們立刻進入劇場的窺伺空間。一開始我立刻被這個設計吸引住了,而這樣交錯曖昧的舞台持續下去卻惹我心焦,覺得無法得盡全貌。但就如同劇中所言: 這世界是一張紙,我們很難看到另一面; 有些事情需要的不是看見,而是相信。當我焦慮於另一端的事故時卻錯過了窺伺與曖昧的美感,其實那股迫切的心情也是這設計搔中癢處的地方 氣的我勾上「不喜歡」,又在事後惱的不得了。

 

    事後和我看表演的朋友問了一個很棒很棒的問題: 「會不會想要買票再看一次,為了另外一邊的故事?」我想了一下,決定不去。這齣戲有很多有趣的元素,我也算是喜歡,不過推理故事麼,當你知道結局之後,不會很快的想要再重新翻閱一次吧?

 

 

其他想到的碎唸

1.      其實我也很喜歡那個金髮的女孩子,好cosplay呀。

2.      有去看表演的人,有沒有注意到最後一幕,牆上晾著的衣服呢?

3.      後來我決定,最喜歡的部分應該是舞台設計還有演員動線。反而其他的部分事後想來沒有那麼燦爛。更加懊惱了埃唷。

4.      本來想要早點寫完的,現在戲都要下檔了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ec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