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了高雄,十個月以來最常接收的問句是:「你是僑生嗎?」平均一個月超過五次。不管我講不講英文日文。
實例一:婦產某日早上報完paper,每個大夫遇到我就問一句:「學妹妳是僑生啊?」好吧我當這是對我英文的稱讚好了。
實例二:上個月在GS被病房阿長抓去幫忙翻譯她的課本,老實說好難唷!講了一堆”學說”,”假說”,”理論”,的定義。一邊翻一邊語塞,阿長竟然拍拍我的肩說:「沒關係,我知道妳中文本來就比較弱嘛。」
實例三:這個是最誇張的一個。前幾天急診主任找intern聊聊我們的學習目標,我才講了兩句話,通通是中文,就被問:「妳是僑生啊?日本僑生嗎?」
從頭到尾都講中文還是被當成僑生好像怪怪的,畢竟小時後也是以字正腔圓闖蕩各演講朗讀比賽。次數多到不得不認真的反省一下爲什麼。最近歸納出幾個原因
原因一:發語詞。被問問題答不出來的時候,通常會發出一些欸欸啊啊的聲音,試圖填補思考的空檔。似乎大部分人會發出「欸……」,我則是「Umm…..」之類的。
原因二:偷吃步。講話速度快的時候就會偷掉一些常用連辭的音。像是「反正」講快了就變成「反ㄥˋ」,覺得則是「覺ㄜ」。總之就是聲母給我偷拔了。
原因三:語尾助詞。聽說是因為小時候某個聘來part time照顧我的大姐姐,講話語尾助詞不少,也就是呢哪啊嗯嘛之類的音,導致我講話會餘音嫋嫋,而南台灣講話卻是鏗鏘有力風格。
今天跟好友吃飯閒晃吃好吃蛋糕(當代藝術館旁的mayu café,大推!),聊到這件事情,他竟然說:「我覺得妳講話很好聽啊,像冰淇淋一樣,黏黏甜甜的。」
這句話是我這輩子聽過關於我說話樣子最好的一個評語,超~~~~開~~~~~心~~~~~!開心到不要臉的為文誌之。
繼續當我的慵懶語調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