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醫療從業人員過勞的新聞逐漸升溫,鮮少看新聞的我,也藉由臉書上的相關團體「醫勞盟」得知不少消息。民眾除了新聞,最明顯的立即感觸應該是「很難排住院」; 因為護理師陸續離職,為避免形成惡性循環,許多醫院減床以挽留殘存的護理人力,也就導致許多非立即生命危險的患者,只得空空的等床,因為連加護病房的人力都短缺。遠程感觸可能需要年上下,民眾才會感受到,內外婦急診與重症醫學科醫師的短缺,將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看著臉書上同業們分享從業心得,很多失望,更多無奈。我不禁想問 「未來,誰會願意當外科醫師?」

 611538    

    

      在回答問題之前,應該先來看看「我如何成為外科醫師」。

 

     不諱言,當年我會選擇三類組並且重考進醫學系,是家裡的要求。家父是內科醫師,那個時候醫師收入更豐也更受尊敬;相較其他行業,醫師生涯可稱穩定。16歲的時候


沒什麼人生掌控權,抗爭不成也就老實照辦,努力進了醫學系。從基礎醫學到臨床課程,從學校課堂到醫院見實習,越來越多人跟我說「學妹,妳蠻適合走外科的!」。因為我個性明快直接,不愛囉嗦喜歡乾脆的解決事情,對於「動手做」既有興趣也明顯比同儕有能力,於是選擇外科住院醫師生涯。由於公費生的身分,我成為署立宜蘭醫院(現已改制為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的外科住院醫師,薦送台北榮民總醫院代訓,住院醫師生涯有四分之三在北榮渡過。北榮的不成文規定,是住院醫師週末早上也必須來看病人,這部份既不算工作時數也不給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人人都是如此。前輩醫師以身作則,後輩自然沒得抱怨。換句話說,從2006年起,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林小安既沒有週休二日也沒有假日睡到自然醒這回事。

 
   

     通常的工作形態是這樣的:早上七點左右老師們會查房,所以住院醫師們大概得六點半左右開始迅速工作,瞭解病人狀況以及幫傷口換藥等等。七點半晨會至八點多些,之後繼續查房,或是衝進開刀房開始準備手術。當天有手術排程的住院醫師通常從八點進手術室,若六點半可以離開就心懷感激,覺得今天有賺到。離開手術室可不等同於下班,是可以回到病房再看看患者,瞭解這大半天中是否有變化,以及開始所有病歷文書作業,和患者或家屬解釋病情,遞交同意書等等。當天沒有固定手術排程的住院醫師也沒有多輕鬆,他們必須處理病房所有緊急事務,支援科室執行檢查,處理病房或是急診的會診,以及隨時待命支援開刀房工作。

 

     無論當天有沒有一早進手術室,本科所有住院醫師,大概都是早上不到七點開始工作,六點半下班算是奇蹟,八點可以下班算是不晚,十點還在醫院奮戰算是常態。加上三天一值班(或更密集) - 值班的意思是,你必須在醫院,晚上患者如有任何狀況時負責起床處理,通常是沒辦法連續睡上四小時的。連續睡了六個小時的話,醒來第一件事是確定手機有沒有壞。即使急診手術徹夜不眠,但隔天的工作必須照舊。若是人手不足或是有急症併發症要處理,無論值班與否都得義務幫忙。更別提面對生死交關,或是併發症處理的心理壓力。

 

    對了,還有撰寫研究論文,讀書,製作病例報告晨會案例,行政會議,教學後進等等事情會無限衍生。這樣生活過個五年,林小安實在非常佩服我在北榮的同儕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eceyes 的頭像
    eleceyes

    eleceyes

    elec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