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繼沖繩之旅試水溫以後,我們膽子忒大,立馬挑戰歐洲,重返小噗還在肚子裡三四個月大時住過的strasburg,再往德國漫步數天。同樣以悠閒至上,沒走什麼行程,一個地方至少獃上兩天。
(仔細閱讀安全指示的小噗)
(到達法蘭克福機場,一臉還想睡的小噗)
去程因為是半夜,寶寶與我都累了,上飛機連餐都沒吃,就讓寶寶喝奶母女一起昏睡。只是送餐聲響哐啷,小噗睡得淺,有勞爸爸又起來抱哄。機場離目的地的兩小時車程,可能是因為搭飛機太累,小噗沈沈睡著,司機都讚嘆她好乖。
頭幾天W先生在Strasbourg參加會議,我就帶著寶寶在城裡漫步。一邊散步一邊跟寶寶聊天「小噗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媽媽每天都走這條路上班喔」「這是有名的大教堂,我們要謝謝祂照看」等等。歐洲的夏天實在怡人,寶寶看花看樹看人也很忙,特特扛來的stokke scoot在歐洲算是小台嬰兒車,還算可以應付石子路,顛顛地像是搖晃,寶寶好幾次就這樣睡著了。
接下來我們在佛萊堡Freiburg,Titisee蒂蒂湖和法蘭克福Frankfurt各待了兩晚上。Freiburg和Titisee都不算第一級的景點,不過我們只想在黑森林區舒服的晃晃,避免太多移動。前者是個可愛的小鎮,當然也有令人讚嘆的教堂(歐洲城市必備!);蒂蒂湖四周就像童話般的景色,澄澈遼闊的湖面被深綠的森林山丘包圍;山丘另一邊有草原一直綿延,如星般綴以小屋與牛羊。W說「小時候看『天國近了』的傳單,就像是這種景色啊。」
(每天經過這樣的景色去上班,心情很難不愉悅)
因為沒什麼行程,也沒什麼計劃,當然也沒什麼特別的旅遊記錄。觀察歐洲的寶寶們,變成旅遊的主要心得了。
不管地點,不管地形,歐洲的寶寶們,隨處可見!咖啡館裡,餐廳的露天座椅,百貨公司,公園,湖畔,教堂...... 大部分是超大輪子的嬰兒車,也有背帶。很多時候還是媽媽一打二帶著兩個嬰幼兒出門,看得我敬佩不已。台灣看得到這麼多寶寶的地方,只有百貨公司 — 部分是因為天氣過於炎熱,我想。此行和幾位歐美人士聊天,他們都很震驚台灣的『百日不出門』習俗,紛紛告訴我說「寶寶幾天大我們就帶上館子了呀,寶寶就在睡籃裡睡覺好方便的」。提到更傳統的米酒水還有不洗頭的時候,外國人更是驚愕地表示辦不到~ 事實上,我也沒這麼做。生完小孩全身是汗,不洗頭洗澡真是受不了。
我們入住飯店前,都已經要求並確認有嬰兒床,小噗不需要和大人擠。她很會翻滾,爸爸媽媽並不想半夜被踢飛。只是...... 這嬰兒床的床欄真不是普通的高,哈比人我想要彎腰抱起寶寶來,竟然得墊腳。晚上哄睡小噗要放下小床,更是驚險無比,不能平靜無波就算了,生怕一個手軟把小噗摔下去。
(床高到我沒辦法在嬰兒床幫小噗換尿布,手太短......)
歐洲的育嬰相關公共設施比台灣好些,餐廳設置尿布檯比例較高;碎石子路面必須用大輪子克服,但出入建築物都有無障礙坡道,幾乎不需要搬抬。即使沒有像日本那樣的細心,歐洲還是到處可見小孩,一大部分要歸功於社會氛圍。曾經小噗在高鐵上大哭兩聲,立馬就有一聲「吵死了」傳過來;正正才兩聲,可不是媽媽我放著嬰兒大哭呢。但是在歐洲若有吵鬧嬰兒或是幼兒,在我短暫的觀察裡,很少有人會特別多看兩眼的。母乳哺育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們有次上餐廳, W先生帶小噗東看西看,迎面而來一位女士也抱著嬰兒散步,娃娃正在吸奶!女士非常自然的和W串門子,聊了些寶寶的話題之類的; 也在Freiburg大教堂看過媽媽坐在長椅上哺乳,兩次都沒有遮巾,也沒有人側目(大概就我們夫婦會大驚小怪)。養育小孩在歐洲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情,這感覺,很舒服。
(帶著寶寶在森林裡面散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記得育兒書籍裡面有一系列談法國媽媽如何養小孩。的確在法國,帶著寶寶的媽媽還是優雅時髦,看起來自在又迷人。在法德這一周,我赫然發現:寶寶幾乎都在推車裡,很少有抱在手上的娃娃。只會趴或是躺的小嬰兒,通常配備可以全平躺的推車籃,爸媽優雅著坐著,寶寶在裡面怡然自得地翻滾。某日在餐廳的露天座位裡偷偷觀察一對帶著約莫四個月大嬰兒的夫妻,兩人開心的說著話。不一會寶寶哭鬧起來,媽媽就把安撫巾蓋到寶寶臉上,大概是想要他睡覺;寶寶很靈光的抓掉安撫巾繼續哎,媽媽又把安撫巾蓋回臉上去(正確地說,是丟到臉上去),重複幾次失敗以後媽媽拿出奶瓶塞到寶寶嘴巴裡。寶寶自始至終都在推車上,媽媽目光自始至終都集中在爸爸上。可能是這種模式,讓歐洲寶寶比較習慣自處自娛吧?偷觀察的我雖是讚歎,轉頭看看把小噗惜命命抱在手上餵奶的W先生,再想想:寶寶願意黏著爸爸媽媽的時間也沒有太長,我們也很享受小噗的愛與依賴,雖然有時累卻也甘願。讚嘆歸讚嘆,也就不羨慕了。
(小噗眼汪汪地望著啤酒是怎麼回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