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血是黑的.jpg 太陽的血是黑的2.jpg  

  在Anobii上看到這本書的。大概是東連西看當別人的評論,覺得有趣,有天在誠品瞧見了,入手。讀著讀著我突然發現: ! 我在中國時報的副刊讀過試閱版!當時印象頗深,沒想到後來會入手。在本書之前我對作者胡淑雯完全不了解,直至看完小說去google,才發現有讀過一些她在副刊刊載的散文或是評論(她的實體通路出版品只有兩件,本書是第二本作品)

 

    本書開場像是一幕長鏡頭電影,配上夢囈式旁白,穿門透戶地長驅直入,走入一個充滿細節而又不確定的夢裡(對夢而言,又太多細節了)。無疑是成功的開場。胡淑雯駕馭文字的功力很好,即使整本書有種瀕臨瘋狂的感覺,卻非常容易讀;尤其是藉著對白說故事時,精煉過後的口語,加深魔幻寫實的氣氛。作者引用了「慾望街車」電影與小說,「麥田捕手」,與「變形記」的內容,書中人物藉著閱讀與解讀,揭露自己傷口與脆弱。不過本人眼界淺,只讀過卡夫卡的變形記,還只有一遍;不知道是否會影響閱讀者的心得咧?作者說,她在寫作前重複又重複的閱讀這些經典作品,認為這些作品的共同特質是「孤獨」與「孤獨產生的陰影」。這也是本書人物的共通點:曾遭受性侵的威脅,非異性戀,自殺的傾向,程度不一的瘋狂,還有政治犯。都是有些很難說,很難被理解,甚至連自己都遺忘的孤獨。

 

  我不是很能理解228政治犯在本書裡面的角色。誠然作者對白色恐怖的研究甚深,相信書中的相關的橋段是基於事實。作者在性別議題上相當著力,各式各樣的「非異性戀」在書裡發光閃爍,際遇不見得美滿但模樣極為飽滿。反之有關228的描述,嵌在其中顯得隔閡。因為書中已經有很多瘋狂,清醒而刺骨的孤獨,壓抑與崩潰;228這樣龐大而沉重的議題,在這麼多「個人」中,不是因不是果,而是梗不下喉的一根刺;刺在哪兒又說不上來,這麼股違和感。

 

  裡頭出現很多人物,我最喜歡「查理」的故事(可能是我容易被親子情節吸引的老毛病)。查理的奔波,笨拙,努力或其他一切,令人吃驚地躍然紙上。如果這角色要推上銀幕的話,我腦袋裡第一想到馬如龍第二是吳孟達。誠然,這本書大概九成九九九九九不會變成電影,我只是想表達這個角色多麼有血肉罷了。又或許,因為這本書有很多的瘋狂,在白色巨塔的我已經慣於罔置對這類情感,隔絕了很多感受,反而對這個「比較一般地孤獨」較有共鳴。說到這兒要打個岔,本書中關於精神科急診的描述雖然用了誇飾法,倒也不失原貌。

 

  

    書裡說「所有的傷口都渴望發言,所有受傷的總要伺機傷害」。作者胡淑雯說「傷害之外,更大的課題是療癒。」的確可以感受作者藏在文字裡的善意,企圖追溯每個疼痛的原點,加以抽析,嘗試揹負。所有的傷口都會留下疤痕,只是深淺與否,遮掩與否。療癒是漫長的過程,旁人很難理解。儘管喜歡本書的很多橋段,但它沒有真切地打到我心底。

 

    也許是我太平凡幸福地淺薄過活,所以不夠懂。

 

 

 

 

註一:使用「非異性戀」一詞是因為,書中有些角色是超出「異性戀」「同性戀」的單純二元分法。性別本來是個複雜的議題,有很多故事可以說。不直白提也是覺得不該破壞角色出場。

 

 

註二: 本文使用的圖片來自於:  

好設計/黑、疼痛與感知的「被看見」《太陽的血是黑的》設計概念

 

註三: 胡淑雯的相關訪談

太陽的血是黑的——胡淑雯、駱以軍對談

胡淑雯:小說的本命,該是撼動現實

註四: 本文同步發表於 Anobii 網站 – 太陽的血是黑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ec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